果敢争先美猴王——再说孙悟空《西游记》续书种种
2015/7/23 15:33:36 作者:胡胜、周左盾 阅读:3401 评论:条
百回本《西游记》问世之后,很快风行一时,因为这种“驾刃游虚”“向壁虚构”的创作方法,获得了读者的极大认同。接下来,出现不少《西游记》的续书。当然这所谓续书又分几种情形:一种是模仿《西游记》笔法,选择相似的题材,偶尔借用一下前书的人物,如《南游记》、《东游记》,从书名就可以知道是模仿前者,另外孙悟空、观音等形象也在里面出现。可笑的是,《南游记》居然为孙悟空编出了一大帮儿女,尤其是那位女儿“月孛星君”,泼辣得很呢。《东游记》中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脾气不减当年。因为八仙与龙王争斗不休,玉帝派兵擒拿,惹恼了大圣,“一棒打下,二十万天兵没其一半”。这种其实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续书。真正意义上的续书主要有这样三部:《续西游记》、《西游补》、《后西游记》。
这三部作品都是抓住了原著的某一点进一步生发点染。
《续西游记》一百回,作者不详(一说是明初人兰茂)。叙述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到达灵山,求得真经。如来怕悟空等东返途中伤生,收缴了金箍棒、钉耙、降妖杖。另派比丘、灵虚二人暗中护送,只因为悟空说出了八十八种“机心’,引来了无数妖魔骚扰,最后明心见性,邪魔自消。诠释了禅宗所谓“妄生偏,偏生魔,魔生种类”的观点。关于此书的作者及成书时间还有一些争议,有人认为此书续的并非现存世德堂百回本《西游记》,因为牵扯太多,这里不拟多说。如果从创作思想及艺术上看,不如后两本续书。
《后西游记》四十回,作者不详。讲述唐宪宗时,因为僧俗曲解真经,不识妙理,唐半偈与小行者、猪一戒、沙弥四人为求取真解,斩妖伏魔再上灵山的故事。比之《西游记》,《后西游记》讽刺色彩同样很浓。作者恐怕也是下层不得志的文人,否则不会对无真才假文明的儒者——“文明天王”那样的深恶痛绝,称之为“文明妖精”,让他在魁星面前无处遁形;对下层腐儒也多贬损之词。
《西游补》十六回,明末董说所作。从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一回“三调芭蕉扇”之后,横切开去。写唐僧师徒离开火焰山以后,悟空去化斋,为鲭鱼精所迷,陷身青青世界,又进人古人世界、未来世界,最后被虚空主人唤醒。借幻境点出“悟通大道,必先空破情根”的主题。多用隐喻手法(鲭鱼精、青青世界都是“情”字的代名词)。最突出的是对明末社会多所讽刺,写“踏空儿”凿天,“把一个灵霄殿光油油而从天缝中滚下来”。(第3回)用这种富有寓意的情节昭示自己眼见明王朝大厦将倾,却无力回天的绝望情绪。写行者出入“三世”(青青世界、古人世界、未来世界),历经“六梦”(“思梦”、“噩梦”“正梦”“惧梦”“青梦”“寤梦”),实则融进了自己对世事变迁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在三部续书当中,《西游补》的成就应该说是最高的,受到的评价也最高。
|